我校举办2020年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报告研讨会

2020-11-11 by

 

  11月8日,我校2020年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报告研讨会在东湖宾馆大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报告研讨会由聊城大学教务处、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邀请到汕头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的四位专家教授作了内容丰富的精彩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长林,教务处、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以及多个学院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赵长林主持会议。

  赵长林代对参加此次会议的四位专家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次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报告研讨会,对于我校师生拓展学术视野、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次会议能成为一个大家充分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的高水平报告研讨会。  

  

  汕头大学副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陈敏教授作“‘一流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思考”主题报告。他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从现实逻辑到学术逻辑,从理论逻辑到实践逻辑,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他表示,注重课程建设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科建设的提高,并明确指出当代高校应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为目的,鼓励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教指委委员刘玉斌教授作“铸造课程灵魂打造一流课程”主题报告,他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指出一流本科教育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以一流课程为核心。大学教师应为学生铸造带有灵魂的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勇于质疑精神。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吴小山教授以“从专业认证探索专业发展途径”为题作报告。他表示,专业认证是回归本科人才培养的抓手,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抓手,是落实五四三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一流高校建设的保障,也是对一流专业建成的检验。要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办学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障的有效度、毕业生和社会的满意度综合审核考虑一个专业的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王霞教授作“微纳光子结构的制备研究”报告,她以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等人工制作微纳光子结构的方法为基础,研究发现带边低阈值激射现象。她指出,光子晶体的人工微制作在国际范围内存在挑战,微波或红外波段的光子晶体因为结构周期相对较大所以较容易实现,而光通信波段或光学波段的光子晶体因为结构周期需要足够小所以制作难度大。

  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文军作总结发言,他表示,各位专家的理论和意见,丰富了师生的思维,开阔了师生的眼界,给予学校教学、学校科研较大启发,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也将紧紧围绕学院学科发展目标,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优秀人才。

  (审核 王文军)

 
commentlink